脑梗那些事儿
有些人认为,脑梗的发生总是毫无征兆、难以预防。事实上,脑梗在某些特定时段更易发作。了解这些高风险时段,并提前做好预防,至关重要!
一、脑梗容易在这个时间段发作
夜间发生脑梗的概率要明显高于白天,这可能与血液流动速度变慢,胆固醇合成高峰等因素有关。当夜幕降临,人们进入梦乡,身体的各项机能却依然在继续。在睡眠的过程中,人体无法通过饮水来及时补充因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水分。尤其是在凌晨1:00到3:00这段时间,大多数人正处于深度睡眠之中,此时血液的浓度相较于白天要高得多。为了不影响睡眠质量,许多人会选择在睡前避免大量饮水,担心夜间的尿频会影响睡眠质量。然而,这种做法却进一步加剧了晚上睡觉时身体缺水的状况。在缺水的情况下,血液中的血小板等凝血因子浓度变得更高,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更为频繁,这无疑增加了发生脑梗塞等血管意外的风险。因此,如果患者在夜间出现了一些异常症状,如持续性头痛、半边身体发麻或无力、频繁流口水、短暂性双眼黑蒙现象以及频繁打哈欠和异常疲劳,可能是脑梗的预警信号,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并及时就医。
二、冬季是脑梗的高发季节
每次气温骤降,大家急急忙忙添衣服的同时,来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也会突然增多。在寒冷的环境中,身体受冷空气刺激,血管会自然收缩,引起血压升高、血管阻塞、血液流通受阻、血流供应中断,从而诱发脑出血、脑梗等脑血管疾病,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。哪些人群易发生脑卒中?除了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,中风的发生率高以外,现在一些中青年人因工作和学习压力比较大,生活节奏快,再加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,如熬夜加班、玩游戏等,也容易引发中风。降温过程中,最好每天关注天气预报,及时添加衣物,注意保暖。日常要戒烟限酒、健康饮食、适当运动,提高身体免疫力。有“三高”的人群要定期监测血压、血糖,遵医嘱坚持服药,不要太早出门晨练。
三、脑梗前的异常症状要留意
1.如果平时精神状态都比较好,喜欢早早起床,却突然出现昏昏欲睡、睡不够的情况,充足睡眠依然无法缓解,这时候需要考虑脑部供血不足,更要警惕脑梗的来临。
2.看东西偶尔模糊在脑梗早期,患者会偶尔出现视物模糊、突然黑懵、视野变窄等症状,一般不会永久持续,多在1小时左右会逐渐消失,这时候需要前往医院进行检查。排除眼部疾病后,需要警惕脑梗的可能。
3.患者会突然感觉说话变得困难,可能是自己说话别人听不懂,也可以是别人说话自己听不懂,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,还会出现口角歪斜、流口水的情况。
4.手里握不牢东西患者可能因为区域组织的坏死而影响到肢体功能,常见症状为四肢麻木、乏力僵硬,而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为握不牢东西,手里的东西经常无意识滑落,平时走路不稳,经常性摔倒。
四、做好这8点,远离脑梗风险
1.平时喝好“三杯水”不要等到渴了再喝水,当人感到口渴时,其实机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,血容量开始减少、血液黏稠度增加。平时可以随时喝两口,尤其是要喝好“三杯水”:晨起空腹、三餐前一个小时、睡前。每次喝水量150毫升~200毫升,睡前建议在100毫升左右。喝水的温度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,最适宜的温度是10℃-30℃。喝的时候要小口慢慢喝。
2.天冷时做好保暖,冬季寒冷,血管容易因寒冷刺激而收缩,增加脑梗风险。因此,保持身体温暖尤为重要,适时增添衣物。
3.别总是久坐不动,久坐少动者,血液循环减缓,血液黏稠度增高,心肌收缩乏力,久而久之,动脉硬化、冠心病等都会伴随而来。平时没事走走路,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。
4.尽量早点睡少熬夜,熬夜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。睡眠不足会使动脉斑块逐渐变大,血管中某些炎症细胞的水平是正常的两倍。睡眠不足会增加炎症细胞,这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。
5.高油高糖饮食少吃,一些油炸、煎制、辛辣的食物,像是火锅、炸鸡、烤肉等,这些食物里面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,会导致血液里面的甘油三酯含量变高,慢慢的血液会变得浓稠,容易导致血管堵塞。此外,吃多了糖分会转化为脂肪在身体堆积引发肥胖不说,也会导致血糖升高,造成血管内皮损伤。像是甜点、奶茶、糖果、蛋糕等这些饮食里面就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,会让血液变得黏稠,导致血管堵塞,引发相应病症。
6.生活中要戒烟限酒,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以引起血管痉挛、血压升高,加速动脉硬化,增加脑梗风险。长期过度饮酒也会损害血管健康。
7.周围多放些绿植,在绿树环绕的地区居住的人,发生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明显降低。大环境与小环境都影响心血管健康,缺少阳光和植物绿化的居住环境提升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8.控好“三高”和腰围要注意控制好“三高”指标,关乎心血管健康。如本身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慢性基础疾病,血液本身就是高凝状态。此外,腰围粗往往意味着腹部脂肪堆积过多,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。男性腰围≥85厘米,女性腰围≥80厘米即为超标。
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